想必初中是我過去及將來很長一段人生中文思的頂峰時期,那時,脫離了沒有運用文字能力的小學時期,又還未受高考應試教育套路限制,最為幸運與巧妙的是,初中時我所遇到的語文老師們都很樂意我們放開了思維去作文。
作文課一週一次,晚上兩節,是我思緒馳騁萬里無邊的時候。一般情況下很難立即動筆,總是需要花費一節半的時間去尋找某些我希望出現在作文裡的東西。剩下半節課就顯得十分局促,尋覓了一個小時的東西要在 20 分鐘的時間以具體的文字來呈現出來,我時常抱怨沒有時間讓我仔細推敲,使得那些文字總是很難準確地向他人展示我看到的東西。即便如此,我的作文依舊經常為老師所稱贊,亦有幾次讓我讀給同學們來展示,也是我當時頗為自豪的一個點。
思緒不應該被局限,當我為高考犧牲掉無邊的思緒時,不可避免地變得愚鈍,變得只會用腦子裡記得的幾個事例反復證明不同的論點,變得拿到一段文字便開始構思「八股文」的各個結構 —— 引出總論點 - 列三個分論點並找若干事例分別證明 - 得出結論。這樣無疑是高效的,無論是對學生備考還是對於老師閱卷,但高效永遠是與豐富難以協調至一起的,尤其是對於大多數而言,只能選擇一項的情況下,高效永遠是優先的,毕竟物质需求是一切的基本。但,這仍是一件值得遺憾的事情 —— 我們親手扼殺了一個自由自在的自己。
我依舊記得那時的感覺,似乎只要誠摯地希望將心中的東西表達出來,文字的排列組合就順利成章了起來。我時常懷念那時的感覺,多次嘗試尋找當時的作文,已然意識到再難寫出那樣的文字了,不得不把希望寄託於過去的遺留物上,渴望它們能喚起我的一些靈氣。然而,記憶裡珍重的東西總是在你一心一意去尋找它時消失得無影無蹤,而後滋生的遺憾又使得它愈顯珍重。
遺留在記憶裡的珍珠亦有它的價值,重拾文字,漫延思緒,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愚鈍並真心地渴望那份美好時,自然明白要做什麼了。